哲学为基 社会学与公共管理为两翼

打造新文科交叉融合示范学院

学院成功举办“问道·闻道”读书系列第一期研读会

发布时间: 2023-12-22 11:07:04 已阅读:

12月20日下午,由国家治理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问道·闻道”读书系列研读会第一期在绩镛楼3328会议室顺利举行,主题为“成人之道——《科学作为天职》研读会”。本次研读会邀请学院副院长何健教授进行分享,研读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丽华老师主持。

 


研读会伊始,何健教授介绍了《科学作为天职》的写作背景。1917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德国社会处于迷茫之中:青年疑惑科学对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科学作为外在的职业和内在的天职之间的张力如何消解?何健教授认为,韦伯讨论的科学主题,在根本意义上是一个有关教育和人的主题。迄今为止,我们的全部生活都是指向教育的。我们感谢过去给我们提供成长机会的人和事物,我们自身也面向未来,为将来的人提供成长的计划与条件。可以说,教育就是一切。 这既是一篇让我们考察大学、教育、科学发展历史的文献,也是一篇让我们深入思考科学、大学、教育之未来的重要文献。在阅读之前,我们必须对它们的关系有所理解。何健教授认为,我们可以借助雅斯贝尔斯在《大学之理念》一书中对科学概念的讨论来辨别现代科学与古代科学之间的区别。现代科学通过持续不断地超越原有发现,总是准备向着无限的存在再挺进。它试图发现迄今不为人所知的事物,它想认识的不是整个宇宙,而只是科学方法所要求的宇宙理念,只是一个无限宇宙之内科学自身的统一性。何健教授还引导同学们了解了西方教育的历史。西方的教育历史按时间顺序可划分为三个时代。首先是城邦时代,智者派与理念派两条主线并行:智者派教授说服之术,但实质上是藉真理之口行诡诈之事;理念派则是通过理念的秩序建构面向自然哲学,寻找自然之光。其次是教会时代,指向的是天国秩序,神学让自然哲学成为婢女,人在心灵深处的独白不过是逻辑实证主义禁锢下的梦呓。接着是现代科学时代,这是文艺复兴以来重新找回自然之光的时代,人类有了建设社会秩序的使命,教育是在追寻科学事实、社会事实、道德事实的理性化、理智化潮流下展开。以上是我们真正理解《科学作为天职》这篇文献的一些背景。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对韦伯的整个思想、其他著作、概念要有充分地认识。当然,阅读这篇文献时,它也会不断地把我们引入到对理性化、理智化、支配的类型等概念上反复思考。

 


研读过程中,何健教授带领同学们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和讲法进行了深入辨析:从托尔斯泰讨论现代人的死亡没有意义到科学研究不涉及终极关怀的观点;从支配类型学到教学关系、师生关系;从理性化、理智化带来世界除魔到追逐利益凌驾于发展兴趣之上的残酷现实;从现代人在文明潮流中疲倦、渴望与等待的消极姿态到投入日常工作、找到自己的“天职”、拥有生命之弦的守护神的惊艳回应等等。在何健教授的引领下,同学们在阅读中发现了一颗又一颗闪光的思维宝石。

 

在交流讨论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何健教授均给出了详细解答,并建议同学们把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工作做好,注重欲望和能力的平衡,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我们每个人也当像马基雅维里一样思考和行动,要想保有自己的国家、不让自己屈服于命运,惟有坚持行动胜于言辞!

 

 

   供稿:孙渝欣

供图:邹菀秋 贾晓凤

审核:何健 陈丽华